为何水性再好也不该挑战冰下游泳
尽管冰下游泳看似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,但它的风险远超普通人的想象。可能许多人都会好奇,为什么说“水性再好也不要去冰下游泳”?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可以从一位极限运动员鲍里斯·奥利维克的经历中找到答案。
鲍里斯·奥利维克来自于斯洛伐克,他要挑战的是自己从一个冰洞游到另一个冰洞,距离也不太远,只有不到10米,可就这10米差点要了他的老命。就在他离出口不到1米的时候,突然迷失了自己,失去了方向感。尽管冰面上的朋友拼命拍打冰面,试图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,但冰下的鲍里斯像无头苍蝇在冰层下不停打转,根本分辨不出出口的方向与位置。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,可能是老天的眷顾,鲍里斯幸运地抓住了水下的安全绳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游到入口才顺利上岸。尽管他的这次挑战以失败告终,但幸运的是还活了下来。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:水性再好,也不要去冰下游泳。
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冰下游泳的几大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,告诫大家冰下游泳绝不是普通水域游泳的简单延伸,哪怕是水性极佳的高手,也可能在冰下的世界里遭遇致命危险。
一、最致命的危险因素:我们的视觉系统全面瘫痪
由于冰下的环境的封闭性以及没有明确的视觉参考点,加上冰层的透明度会将光线散射与折射,这会使游泳者失去空间感知能力和分辨正确的方向的能力,导致非常容易迷失方向。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,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,人类在水中的方向判断误差可达180度。正如鲍里斯在离出口不到一米的地方迷失了方向,正是这种原因,他眼中看到的出口,可能只是冰层散射形成的幻影,这种迷惑性往往使游泳者朝着相反的方向越游越远。
二、冰下救援的难度同样超乎寻常,一旦发生意外,后果不堪设想
冰层看似脆弱,实则坚硬且韧性十足,紧急情况下很难快速破冰救援。破冰需要专业工具,徒手破开10厘米厚的冰层至少需要5分钟。就算1分钟凿开冰面,水下的人我猜早已领了盒饭,就水下的冰冷温度,就足可以让人失温度而丧失自救能力。鲍里斯事件中,队友们疯狂踩踏冰面的画面,恰恰暴露了非专业救援的无力感,鲍里斯与朋友可能仅隔几十厘米,却如同身处两个世界。
三、为了确保安全,冰下游泳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
专业冰下游泳需要至少三重保护:引导绳、安全员、快速破冰设备,然而即便有了完全的准备,在冰下环境中也可能瞬间没了作用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冰下游泳应由专业团队进行,而不是个人冒险行为。否则出了意外,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最后,鲍里斯·奥利维克的幸运逃生,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警示。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运动员,也可能在冰下游泳时遭遇意外。因此,我们应当尊重自然的力量,珍惜生命,不要轻易尝试那些看似简单的极限挑战。毕竟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,生命没有彩排,有些错误一旦犯下,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。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也在冰下游过泳,体验过,的确一点看不到前方,特别容易迷失方向,要不是我害怕带好氧气瓶,你可能看不到这篇文章。
